第294章殊途同归命中注定
但事实就是让卫东反而因为这场偶遇,放慢了自己奔赴的速度。
当然不是针对那位突然变得热情又积极的女医生。
让卫东是在跟这些基层医生、当地人员接触的时候,才了解到很多绝对在外面看不到的实际情况。
不太好,结合后世都知道的些事情,情况真的不太好。
内地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,这些边远地区何尝不是也在剧烈变动。
之前让卫东凭印象给于松海提过,搞这种边区扶贫,不能靠补贴靠拨款,而是要发展经济。
真跟他人聊起来,才知道他还是太孤陋寡闻了。
问题很多。
就像当初尤启立他们只会高谈阔论,让卫东却因为卖腊肉用脚步丈量了那么多厂区。
后面在实际解决问题的就开阔又顺手。
现在他立刻意识到,这又是种丈量考察。
所以差不多聊到半夜才勉强去医院洗澡睡觉。
第二天放慢速度跟这辆212一起,穿越两百来公里,到地级市的医院又了大量时间考察了解。
原本打算四五天内就心急火燎的找到于松海那。
现在变成踏实了解的看了十来天!
都没咋在后世的文艺男女最爱呆的省城停留,更没去那些宏伟壮观的寺庙参观。
直接走街串巷到基层感受。
离开省城又走了两百多公里,才告别了还要远赴两千公里外边陲的医生们。
风尘仆仆的在这座边区县城找了家为数不多的公用电话,找于松海问路:“我到县城来看你了,哪能找到你?”
算上从江州出发,足足三千公里!
三十多岁的汉子惊呆了,让卫东故意没告诉他就是想给个惊喜。
站在荒凉得如同西部片小镇街头的黄沙中,等了十几分钟就看见于松海居然骑了匹马风驰电掣的过来。
很远的地方都好像能看见他眼里闪着光!
让卫东就觉得三千公里的跋涉值得了。
去年这个时候,于松海到商州对他做了第一次采访,从此奠定了让卫东经商路上如虎添翼的光明大道。
没有阳光日报的参与,凯旋胶卷、奥运报道,甚至整个在平京层面的发展,都不会如此顺畅的切入进去。
哪怕让卫东非常谨慎的跟官方保持一定距离,宁愿跟伍曦这样的有点私交,都从未跟经济会议上接触过的大佬们有任何接触往来。
也不可否认,他能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爆发到如今这样,于松海那次采访是起点。
大红马飞扬着长毛把自己甩到终点,于松海穿件衬衫外面裹了袍子,跳下马狠狠的抱住让卫东:“谢谢你来看我!”
衣服上的酥油味儿不重,甚至有点檀香气息,还很好闻。
于是让卫东卧槽的拼命抗拒:“大男人抱着做什么!骑马,我要骑马……哈哈哈!”
石头和毛儿已经贼眉鼠眼的下车,满眼羡慕的帮着把马拉住了。
于松海明显眼圈都有点红,很不好意思的扭头:“随便随便,哈哈,随便你们骑,走吧,带你去我家看看。”
说着拍拍满身伤痕,刷漆还很乱七八糟的破面包车,满意的坐进副驾。
两兄弟就挤着翻上马背,不熟练但很有点章法的讨论着要怎么挂挡,怎么起步。
让卫东循着指的方向,在这座呈“大”字形分布开的最上面那点,看到一座庞大的院子,但更让他卧槽的是旁边居然有个跑马场!
就是自行车链条盒的那种大小头造型,三四百米长。
跟让卫东那个六阶工业大楼的地块差不多宽,他一看就明白。
万万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地方,很会玩儿啊。
明显于松海的地位也挺高,到处看到他都恭恭敬敬。
还帮着指引后面的马匹泊位。
车子开到大院里才停下,人不少,于松海开心的对大家都介绍:“我弟弟,很厉害的小弟弟!”
让卫东腹诽,你才小弟弟,你全家都小弟弟。
但跟着对各方拱手,坐进描金贴银的漂亮小楼开敞式客厅里。
不停有人过来很礼貌的打招呼,看他们好奇又热情的目光,让卫东索性叫两兄弟把那几大包牛仔裤搬出来。
就在客厅前台阶上,见人送一条,喜欢拿两条也行。
一包就五十条,他从江州走的时候搬了四五包,路上挨着医院分发完一包。
现在这种原本设计成给矿工穿着的粗帆布工作裤,在条件艰苦的地方更显可靠。